1. 名稱
經常發生的麥蜘蛛有兩種,即麥長腿蜘蛛,學名麥巖螨,屬蜘蛛綱蜱螨目苔螨科;麥圓蜘蛛,學名麥葉爪螨,屬蜘味綱蜱螨目葉爪螨科。
2. 分布與為害
麥長腿蜘蛛分布很廣,在國內分布于山東的渤海區;河北中、北部;山西南部、河南省則分布于西部、中部、北部的的丘陵干旱地段。
麥圓蜘蛛在國內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山西、江蘇、浙江等地;在河南省多發生于豫中、豫南的水澆地,以及其他低洼或陰濕地區。
麥長腿蜘蛛主要為害麥類作物,其次是棉花、高粱、大豆、果樹及蔬菜等多種植物。植物葉片被害后呈現黃白色斑點,葉色發黃,葉片蒸騰作用增大。據調查,被麥長腿蜘蛛食害后所造成的產量損失可減產1?4成;千粒重降低10%?25%。為害嚴重時;麥苗枯死或麥株不能抽穗,且麥苗抗寒力顯著下降。據中國科學院張廣學調查,每0. 33m2麥苗在害螞700?1250頭時,小麥葉片就變成黃白色,有些已枯死,幼穗80%被凍死,而每 0. 33m2麥苗有螨100?300頭的地塊,則受害較輕,只有20%的幼穗被凍死。
麥圓蜘蛛是一種多食性害螨,寄生種類很多,主要為害麥 類。受害葉片表現為褪綠癥狀,嚴重受害時全株枯黃,麥苗生長萎蔦甚至枯死,受害輕的雖能抽穗,但穗粒細小,嚴重影響產量。據穴播麥田調查,每穴麥叢的螨量50?400頭的葉片呈黃白色,產量損失5%?15%;1500頭以上的葉片焦枯,產量損失50%以上。
經常發生的麥蜘蛛有兩種,即麥長腿蜘蛛,學名麥巖螨,屬蜘蛛綱蜱螨目苔螨科;麥圓蜘蛛,學名麥葉爪螨,屬蜘味綱蜱螨目葉爪螨科。
2. 分布與為害
麥長腿蜘蛛分布很廣,在國內分布于山東的渤海區;河北中、北部;山西南部、河南省則分布于西部、中部、北部的的丘陵干旱地段。
麥圓蜘蛛在國內主要分布在河北、山東、山西、江蘇、浙江等地;在河南省多發生于豫中、豫南的水澆地,以及其他低洼或陰濕地區。
麥長腿蜘蛛主要為害麥類作物,其次是棉花、高粱、大豆、果樹及蔬菜等多種植物。植物葉片被害后呈現黃白色斑點,葉色發黃,葉片蒸騰作用增大。據調查,被麥長腿蜘蛛食害后所造成的產量損失可減產1?4成;千粒重降低10%?25%。為害嚴重時;麥苗枯死或麥株不能抽穗,且麥苗抗寒力顯著下降。據中國科學院張廣學調查,每0. 33m2麥苗在害螞700?1250頭時,小麥葉片就變成黃白色,有些已枯死,幼穗80%被凍死,而每 0. 33m2麥苗有螨100?300頭的地塊,則受害較輕,只有20%的幼穗被凍死。
麥圓蜘蛛是一種多食性害螨,寄生種類很多,主要為害麥 類。受害葉片表現為褪綠癥狀,嚴重受害時全株枯黃,麥苗生長萎蔦甚至枯死,受害輕的雖能抽穗,但穗粒細小,嚴重影響產量。據穴播麥田調查,每穴麥叢的螨量50?400頭的葉片呈黃白色,產量損失5%?15%;1500頭以上的葉片焦枯,產量損失50%以上。

3. 形態特征
麥長腿蜘蛛的雌成螨體卵圓形,黑褐色,體長0.6mm、寬約 0.45mm。體背有不太明顯的指紋狀斑。足4對,淡橘紅色,均 細長,第一對足特別發達,長度超過第二、第三對足的兩倍,故 名麥長腿蜘蛛。雄成螨體略小于雌螨,體長0.45mm,寬 0.27mm,梨形,其余特征類似雌螨。越夏卵(滯育卵)呈圓柱形,直徑約0.18mm,端部擴張呈倒放的草帽狀,卵頂有放射狀條紋,卵殼表面被有白蠟質,外觀白色。非越夏卵呈球形,紅色,直徑約0.15mm,表面有數十條隆起條紋。幼螨(從卵孵化出的蟲體為幼螨),足3對,體圓形,長寬皆約0.15mm,初為鮮紅色,取食后轉為黑褐色。幼螨脫一次皮后即成為若螨,體形與 成蟲大體相似。
麥圓蜘蛛成螨體卵圓形,體長0.6?0.98mm、寬0. 43? 0. 65mm,體色深紅褐色,體剛毛疏生。體背有橫刻紋8條。在 第二對足基部背面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圓形小眼點,在體背后部有隆起的肛門。足4對,第一對足最長,第四對足次之,第二、 第三對足幾乎等長。卵呈橢圓形,長0. 17?0.24mm,寬0. 11? 0.14mm,初產卵為橘紅色,具光澤,后漸變為淡紅色,上有五角形網紋,卵面皺縮,也分滯育卵和非滯育卵兩種。前者卵面有層薄膜,后者無薄膜。幼螨,3對足,等長,足、口器、肛門周圍都為橙紅色,取食后體漸變成暗綠色,體背有刻紋4條,幼螨脫皮后就變成第一若滿期,第二次脫皮后為第二若滿期,第三次脫皮后即為成螨。體背的橫刻紋每脫一次皮就增加一條。若蟲期足4對,紅色。體色依齡期增長而加深。
4. 生活史及習性
麥長腿蜘蛛在河南省一年發生3?4代。主要以成蟲和卵在麥田越冬。第一代發生在3月上旬到3月底,3月下旬為其盛發期;第二代發生在3月底到4月中、下旬,4月上旬為其盛發期;第三代發生在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5月上旬為其盛發期;第四代發生在10月上、中旬到11月下旬,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為其盛發期。第三代購產的滯育卵大多數到秋季都能孵化而完成第四代,但也有一部分卵不孵化而過冬到來年才孵化,所以它只能完成3代。
春季田間麥長腿蜘蛛蟲量最大的時期一般在4~5月,發生盛期與小麥孕穗。抽穗期基本一致,因而被害較重。麥長腿蜘蛛主要行孤雌生殖,卵產于土塊、樹皮、落葉、秸稈及田間路旁的多種硬物上。產于土塊下的越夏卵多分布在地表1?4cm的土層中,其中以1cm表土層卵量最大,占總卵量的84. 7% ;2cm處占10. 7% ;3cm處占4. 0% ; 4cm處占0. 5% ;5cm處的濕土層和硬土層無卵。成若螨有群集性和弱的負趨光性。在葉背取食為害,也可在葉面為害,遇到驚憂即墜落于地面。在無風溫暖天氣一般9時后爬到麥株上,整日活動為害,以15?16時數量最大, 直至20時后方下降潛伏。氣溫超過2℃,成、若蟲常潛伏于土縫中。冬季無風的晴天,部分成蟲可于中午在麥葉上活動。發生消長與麥田的地勢高低,陰陽坡、降雨量及土質等有密切關系。丘陵的向陽坡蟲口密度大,為害重,陰坡則較少。3?5月降雨量大而集中,能顯著地減輕其繁殖數量。
麥圓蜘蛛一年發生2?3代,以成螨或卵在麥株上或雜草上 越冬。越冬成螨抗寒能力強,如遇氣溫上升即可爬上麥苗取食為害,并開始產卵繁殖。越冬卵繼續孵化,3月中下旬蟲口密度迅速增加,形成第一個高峰,至4月上、中旬完成第一代。此時田間密度顯著下降,在麥根基部的土塊、枯葉及麥苗雜草的須根上岀現滯育的越夏卵,滯育期達110?140天。經過夏季到10月上、中旬越夏卵開始孵化,又回到麥苗或苦英菜等雜草上為害。 11月上旬出現成螨,形成第二個發生高峰,這是第二代。第二代成蛾在越冬麥苗或雜草上產卵,卵孵化后繼續發育和為害,部分成螨所產的卵為越冬卵。非越冬卵所發育的個體,羽化為成螨后直接進入越冬期,這是第三代,即越冬代。麥圓蜘蛛雌成蟲每頭平均產卵20余粒。一般是在夜間產卵,卵散產或成塊,卵塊 的粒數不同,最少1粒,最多80余粒,常連在一起或排列成串。春季75%的卵產在近地面的麥叢分藥莖上和干葉基部。秋季的卵86%產在麥苗或雜草的近根部土塊上和干枯葉的基部。越夏的滯育卵多數產在麥茬及附近的土塊上,以麥茬為主,每33mm麥茬上的卵最多可達132粒,一般平均29 ~76粒。滯育卵產于春末夏初,卵期可達4?5個月。這種卵在19.5℃和相對濕度74%時開始孵化,孵化率的高低與土壤含水量呈正相關,如果無適宜的水分條件,就不會及時孵化,只有到次年遇適宜條件才能 孵化。非滯育卵的卵期最短20天,最長可達90天,這種卵產于初春或秋末,秋末產下的越冬卵,在平均溫度4. 8℃,相對濕度 87%的環境下即開始孵化。無論是滯育卵或非滯育卵,它們的生活力都很高,自然孵化率均可達80%以上。成螨、若螨喜潮濕,避強光,爬行敏捷,遇驚即墜地或迅速向下爬行。春季天氣寒冷,往往聚集成團,無風晴朗天氣,每天于8?9時以前和16?17時以后活動為害,夜晚21時后大部分成若爬回到土表活動。在冬季和早春天氣較冷時,活動最盛時間在14時左右,如氣溫低于8℃則很少活動,大風時多躲藏在麥叢下部。一般從幼螨開始到成螨死亡,歷時最短為25天,最長為74天,平均49.5天。麥圓蜘蛛的發生適溫是8?15℃,溫度在20℃以上時會促其大量死亡。適宜的相對濕度是70%以上,表土含水量為20%左右。因此,水澆地或低洼、陰涼、潮濕的麥田發生猖獗,干旱的麥田發生輕,砂壤土發生重,黏土地發生輕。
5. 防治方法
每市尺單行用手拍打,使麥蜘蛛震落于鋪在地上的白布上, 若達到500頭即可進行防治。
(1) 農業防治。一是清除田邊雜草,減少麥田蟲源;二是耕翻滅茬,能打亂越夏卵的場所及位置,破壞其越夏規律,使部分卵爛死;三是澆水能淹死棲息在土表和落葉上的大量害螨,對長腿蜘蛛特別有效。麥收后深耕滅茬,可大量消滅越夏卵,壓低秋苗的蟲口密度。
(2) 藥劑防治。田間噴霧1.8%阿維菌素4000倍液,或用20%噠購靈1500倍液,或用0. 9%蟲螨克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40%三氯殺螨醇乳油1500倍液,或用50%馬拉硫磷 2000倍液,畝施50kg藥液。
麥長腿蜘蛛的雌成螨體卵圓形,黑褐色,體長0.6mm、寬約 0.45mm。體背有不太明顯的指紋狀斑。足4對,淡橘紅色,均 細長,第一對足特別發達,長度超過第二、第三對足的兩倍,故 名麥長腿蜘蛛。雄成螨體略小于雌螨,體長0.45mm,寬 0.27mm,梨形,其余特征類似雌螨。越夏卵(滯育卵)呈圓柱形,直徑約0.18mm,端部擴張呈倒放的草帽狀,卵頂有放射狀條紋,卵殼表面被有白蠟質,外觀白色。非越夏卵呈球形,紅色,直徑約0.15mm,表面有數十條隆起條紋。幼螨(從卵孵化出的蟲體為幼螨),足3對,體圓形,長寬皆約0.15mm,初為鮮紅色,取食后轉為黑褐色。幼螨脫一次皮后即成為若螨,體形與 成蟲大體相似。
麥圓蜘蛛成螨體卵圓形,體長0.6?0.98mm、寬0. 43? 0. 65mm,體色深紅褐色,體剛毛疏生。體背有橫刻紋8條。在 第二對足基部背面左右兩側,各具有一圓形小眼點,在體背后部有隆起的肛門。足4對,第一對足最長,第四對足次之,第二、 第三對足幾乎等長。卵呈橢圓形,長0. 17?0.24mm,寬0. 11? 0.14mm,初產卵為橘紅色,具光澤,后漸變為淡紅色,上有五角形網紋,卵面皺縮,也分滯育卵和非滯育卵兩種。前者卵面有層薄膜,后者無薄膜。幼螨,3對足,等長,足、口器、肛門周圍都為橙紅色,取食后體漸變成暗綠色,體背有刻紋4條,幼螨脫皮后就變成第一若滿期,第二次脫皮后為第二若滿期,第三次脫皮后即為成螨。體背的橫刻紋每脫一次皮就增加一條。若蟲期足4對,紅色。體色依齡期增長而加深。
4. 生活史及習性
麥長腿蜘蛛在河南省一年發生3?4代。主要以成蟲和卵在麥田越冬。第一代發生在3月上旬到3月底,3月下旬為其盛發期;第二代發生在3月底到4月中、下旬,4月上旬為其盛發期;第三代發生在4月下旬到5月中、下旬,5月上旬為其盛發期;第四代發生在10月上、中旬到11月下旬,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為其盛發期。第三代購產的滯育卵大多數到秋季都能孵化而完成第四代,但也有一部分卵不孵化而過冬到來年才孵化,所以它只能完成3代。
春季田間麥長腿蜘蛛蟲量最大的時期一般在4~5月,發生盛期與小麥孕穗。抽穗期基本一致,因而被害較重。麥長腿蜘蛛主要行孤雌生殖,卵產于土塊、樹皮、落葉、秸稈及田間路旁的多種硬物上。產于土塊下的越夏卵多分布在地表1?4cm的土層中,其中以1cm表土層卵量最大,占總卵量的84. 7% ;2cm處占10. 7% ;3cm處占4. 0% ; 4cm處占0. 5% ;5cm處的濕土層和硬土層無卵。成若螨有群集性和弱的負趨光性。在葉背取食為害,也可在葉面為害,遇到驚憂即墜落于地面。在無風溫暖天氣一般9時后爬到麥株上,整日活動為害,以15?16時數量最大, 直至20時后方下降潛伏。氣溫超過2℃,成、若蟲常潛伏于土縫中。冬季無風的晴天,部分成蟲可于中午在麥葉上活動。發生消長與麥田的地勢高低,陰陽坡、降雨量及土質等有密切關系。丘陵的向陽坡蟲口密度大,為害重,陰坡則較少。3?5月降雨量大而集中,能顯著地減輕其繁殖數量。
麥圓蜘蛛一年發生2?3代,以成螨或卵在麥株上或雜草上 越冬。越冬成螨抗寒能力強,如遇氣溫上升即可爬上麥苗取食為害,并開始產卵繁殖。越冬卵繼續孵化,3月中下旬蟲口密度迅速增加,形成第一個高峰,至4月上、中旬完成第一代。此時田間密度顯著下降,在麥根基部的土塊、枯葉及麥苗雜草的須根上岀現滯育的越夏卵,滯育期達110?140天。經過夏季到10月上、中旬越夏卵開始孵化,又回到麥苗或苦英菜等雜草上為害。 11月上旬出現成螨,形成第二個發生高峰,這是第二代。第二代成蛾在越冬麥苗或雜草上產卵,卵孵化后繼續發育和為害,部分成螨所產的卵為越冬卵。非越冬卵所發育的個體,羽化為成螨后直接進入越冬期,這是第三代,即越冬代。麥圓蜘蛛雌成蟲每頭平均產卵20余粒。一般是在夜間產卵,卵散產或成塊,卵塊 的粒數不同,最少1粒,最多80余粒,常連在一起或排列成串。春季75%的卵產在近地面的麥叢分藥莖上和干葉基部。秋季的卵86%產在麥苗或雜草的近根部土塊上和干枯葉的基部。越夏的滯育卵多數產在麥茬及附近的土塊上,以麥茬為主,每33mm麥茬上的卵最多可達132粒,一般平均29 ~76粒。滯育卵產于春末夏初,卵期可達4?5個月。這種卵在19.5℃和相對濕度74%時開始孵化,孵化率的高低與土壤含水量呈正相關,如果無適宜的水分條件,就不會及時孵化,只有到次年遇適宜條件才能 孵化。非滯育卵的卵期最短20天,最長可達90天,這種卵產于初春或秋末,秋末產下的越冬卵,在平均溫度4. 8℃,相對濕度 87%的環境下即開始孵化。無論是滯育卵或非滯育卵,它們的生活力都很高,自然孵化率均可達80%以上。成螨、若螨喜潮濕,避強光,爬行敏捷,遇驚即墜地或迅速向下爬行。春季天氣寒冷,往往聚集成團,無風晴朗天氣,每天于8?9時以前和16?17時以后活動為害,夜晚21時后大部分成若爬回到土表活動。在冬季和早春天氣較冷時,活動最盛時間在14時左右,如氣溫低于8℃則很少活動,大風時多躲藏在麥叢下部。一般從幼螨開始到成螨死亡,歷時最短為25天,最長為74天,平均49.5天。麥圓蜘蛛的發生適溫是8?15℃,溫度在20℃以上時會促其大量死亡。適宜的相對濕度是70%以上,表土含水量為20%左右。因此,水澆地或低洼、陰涼、潮濕的麥田發生猖獗,干旱的麥田發生輕,砂壤土發生重,黏土地發生輕。
5. 防治方法
每市尺單行用手拍打,使麥蜘蛛震落于鋪在地上的白布上, 若達到500頭即可進行防治。
(1) 農業防治。一是清除田邊雜草,減少麥田蟲源;二是耕翻滅茬,能打亂越夏卵的場所及位置,破壞其越夏規律,使部分卵爛死;三是澆水能淹死棲息在土表和落葉上的大量害螨,對長腿蜘蛛特別有效。麥收后深耕滅茬,可大量消滅越夏卵,壓低秋苗的蟲口密度。
(2) 藥劑防治。田間噴霧1.8%阿維菌素4000倍液,或用20%噠購靈1500倍液,或用0. 9%蟲螨克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或用40%三氯殺螨醇乳油1500倍液,或用50%馬拉硫磷 2000倍液,畝施50kg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