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育和推廣抗病良種種植高產(chǎn)、抗病、優(yōu)質的雜交種是當前玉米增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主要措施。注意利用非小種專化抗病性。另外,還要注意兼抗大斑病和某些病毒病等。
目前推廣的玉米品種都較抗玉米小斑病。生產(chǎn)上應注意品種的合理布局和輪換,阻止病菌優(yōu)勢小種的形成,保持品種抗病性的相對持久和穩(wěn)定。
2. 減少菌源玉米收獲后要及時翻耕,將遺留在田間的病殘體翻入土中,以加速其腐爛分解。秸稈不要堆放在田間地頭,也不宜作籬笆。秸稈堆肥或滙肥時一定要充分腐熟。在翌年玉米播種前,未處理完的玉米秸稈要用泥封起來。

3. 加強栽培管理
(1) 適期早播:育苗移栽可提早播期,促使玉米健壯生長,增強抗病力,減輕病害,還可使生育期提前,縮短后期處于高溫多雨條件下的生育日數(shù),對夏玉米避病和增產(chǎn)有較明顯的作用。
(2) 合理間作套種:一般以玉米與大豆、花生、棉花或小麥等中矮稈作物間作較好。
(3) 合理密植:種植密度要合理,單作玉米時,宜釆用寬窄行種植。
(4) 科學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適時分次追肥,避免后期脫肥早衰,同時,增施磷、鉀肥,保證植株健壯生長,可提高植株抗病力,減輕發(fā)病。
(5) 開溝排水:低洼地應注意開溝排水,降低田間小氣候濕度,增加土壤通透性,惡化小斑病發(fā)生條件。此外,做好中耕、培土和除草工作也可減輕病害的發(fā)生。
4. 化學防治藥劑防治可作為消滅大田發(fā)病中心、壓低菌源、減輕發(fā)病的一項輔助措施。在發(fā)病初期適時噴霧,每隔7?10d噴藥1次,連續(xù)2?3次。用藥液約1500kg/hm2。有效藥劑有硫菌靈、多菌靈、三哩酮、百菌清和代森鎰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