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又稱瘤黑粉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分布較廣,玉米產區均有發生,但北方比南方、山區比平原發生更為普遍而嚴重。近年來,在長江中、下游地區和北方的某些雜交種玉米上,瘤黑粉病的發生明顯重于玉米絲黑穗病。一般以發生早、體積大或發生在植株中部及果穗上的病瘤所造成的減產明顯。

玉米黑粉病為局部侵染性病害。在玉米整個生育期中,任何地上部的幼嫩組織都可受害。病部組織腫脹成瘤(菌瘦)。病瘤大小和形狀因發病部位不同而異。葉片上的病瘤較小,多如豆粒或花生米大小,常成串密生,內部很少形成黑粉。雄性花序大部分或個別小花感病后形成長囊狀或角狀的病瘤。莖稈和果穗被侵害后形成拳頭大小的病瘤。病瘤未成熟時,為一團白色柔嫩組織,外披白色或淡紅色、有光澤的薄膜;成熟后,瘤內全部變為黑粉(冬孢子),薄膜破裂后,黑粉散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