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黃萎病的發生與氣象因素、土壤菌量和品種抗病性等有關。
1.氣象因素 棉花黃萎病的發生、發展與溫度、濕度關系密切。在棉花生長期間,氣溫在 20?28°C之間,病害都能發生,最適溫度為25?28°C,低于25°C或高于30°C則發展緩慢,35°C 以上時即有隱癥現象。此外,降雨多少及濕度大小也制約著病害的發展。花蕾期降雨較多而溫度 適宜,發病往往嚴重。7、8月間連續降雨,導致土溫降低,有利于發病。棉田冬季淹水,微菌 核不易存活,翌年發病輕。長江流域棉區發病較早,因高溫導致的隱癥期較長,故發病高峰往往 推遲,危害期較長,甚至到9月下旬病害的發展才開始減慢、停止。
1.氣象因素 棉花黃萎病的發生、發展與溫度、濕度關系密切。在棉花生長期間,氣溫在 20?28°C之間,病害都能發生,最適溫度為25?28°C,低于25°C或高于30°C則發展緩慢,35°C 以上時即有隱癥現象。此外,降雨多少及濕度大小也制約著病害的發展。花蕾期降雨較多而溫度 適宜,發病往往嚴重。7、8月間連續降雨,導致土溫降低,有利于發病。棉田冬季淹水,微菌 核不易存活,翌年發病輕。長江流域棉區發病較早,因高溫導致的隱癥期較長,故發病高峰往往 推遲,危害期較長,甚至到9月下旬病害的發展才開始減慢、停止。

2.耕作栽培 連作棉田土壤中積累大量病菌,發病嚴重。偏施氮肥或施用帶菌土雜肥往往 加重病害的發生。大水漫灌有利于病菌的傳播和病害的發生。
3.棉株生育期 棉花現蕾期后較感病,這是因為現蕾開花階段棉株抗病性降低,同時該階 段棉株易形成病菌生長所需的單糖、雙糖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4.棉花的種和品種棉花種間抗病性有顯著差異,一般海島棉抗病、耐病能力較強,陸地 棉次之,中棉較感病。雖未發現有免疫品種和品系,但同一種內不同品種間抗病性差異也較明 顯。例如,陸地棉中的中早熟品種遼棉5號有較強的耐病和避病性,而鄂光棉和86-1等則感病。
3.棉株生育期 棉花現蕾期后較感病,這是因為現蕾開花階段棉株抗病性降低,同時該階 段棉株易形成病菌生長所需的單糖、雙糖及氨基酸等營養物質。
4.棉花的種和品種棉花種間抗病性有顯著差異,一般海島棉抗病、耐病能力較強,陸地 棉次之,中棉較感病。雖未發現有免疫品種和品系,但同一種內不同品種間抗病性差異也較明 顯。例如,陸地棉中的中早熟品種遼棉5號有較強的耐病和避病性,而鄂光棉和86-1等則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