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物為大豆胞囊線蟲(H也廠%m g/jycSs Ichinohe),墊刃目異皮線蟲屬成員。
1.形態特征 大豆胞囊線蟲生活史包括卵、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圖10-5)。
1.形態特征 大豆胞囊線蟲生活史包括卵、幼蟲和成蟲三個階段(圖10-5)。

圖10-5大豆胞囊線蟲
1.雌蟲2.二齡幼蟲3.幼蟲和成蟲的頭部
4.雄蟲尾部5.不同形狀的雌蟲
(1) 成蟲:雌雄異形。雄蟲蠕蟲形,頭尾鈍 圓,尾端略向腹側彎曲。雌蟲檸檬形,頭頸部較 尖,初為白色至黃白色,老熟時體壁加厚,淡褐 色,成為胞囊,胞囊壁上有短鋸齒狀花紋,不規則 橫向排列。肛門和陰門位于陰門錐的頂端。一個胞 囊內平均有200多粒卵。
(2) 幼蟲:分4齡,第三次蛻皮后變為成蟲。 1齡幼蟲蜷曲在卵中發育,孵化出的幼蟲為2齡幼 蟲,蠕蟲形,侵入寄主根組織后在皮層中發育。
(3) 卵:蠶繭狀,向一側微彎。
2 .寄主范圍 大豆胞囊線蟲可侵害豆科植物如 大豆、小豆、綠豆、黑豆、野豌豆、羽扇豆、決明 和胡枝子等,亦可寄生寶蓋草、蒼耳、繁縷、地黃 等其他植物。
3.生理分化 根據其對國際鑒別品種寄生能力 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生理小種,其中3號小種和4 號小種是分布最廣、出現頻率最高的優勢生理小 種,是抗大豆胞囊線蟲病育種的主攻目標。1號小種和3號小種分布于東北大豆產區,4號小種、 5號小種和7號小種分布于黃淮海大豆產區。黃淮海大豆產區有小種增多的趨勢。
(2) 幼蟲:分4齡,第三次蛻皮后變為成蟲。 1齡幼蟲蜷曲在卵中發育,孵化出的幼蟲為2齡幼 蟲,蠕蟲形,侵入寄主根組織后在皮層中發育。
(3) 卵:蠶繭狀,向一側微彎。
2 .寄主范圍 大豆胞囊線蟲可侵害豆科植物如 大豆、小豆、綠豆、黑豆、野豌豆、羽扇豆、決明 和胡枝子等,亦可寄生寶蓋草、蒼耳、繁縷、地黃 等其他植物。
3.生理分化 根據其對國際鑒別品種寄生能力 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生理小種,其中3號小種和4 號小種是分布最廣、出現頻率最高的優勢生理小 種,是抗大豆胞囊線蟲病育種的主攻目標。1號小種和3號小種分布于東北大豆產區,4號小種、 5號小種和7號小種分布于黃淮海大豆產區。黃淮海大豆產區有小種增多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