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紋疏廣蠟蟬(Euricania fascialis Walker,異名:Flatoides fascialis Melichar)別名帶紋廣翅蠟蟬,屬半翅目廣蠟蟬科。
在我國,帶紋疏廣蠟蟬主要在長江流域及長江流域以南發生為害,主要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杭州)、江蘇(南京、蘇州)、安徽、河北、上海、北京等省份;在國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大阪)、緬甸、印度。
帶紋疏廣蠟蟬以成、若蟲聚集在茶樹嫩梢與葉背吸食汁液,致樹梢、葉片營養不良,葉片褪綠發黃,枝葉枯死,嚴重影響樹勢及茶葉產量,雌成蟲產卵還能破壞寄主植物組織,傷口可導致病原菌侵入,排泄物還能誘發煤污病,造成二次為害。除茶樹外,該蟲還能為害桑、柑橘、洋槐等植物。該蟲在一般年份發生量少,為害所造成損失也較輕。
二、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為6?6.5mm,翅展為20?22mm。頭短而寬于前胸,栗褐色,前胸與中胸栗褐色,后胸為黃褐色至褐色,唇基側緣無脊線。前翅透明,翅周緣均為褐色寬帶;在前緣褐色寬帶上,于中部和外方1/4處各有1黃褐色四邊形斑紋將寬帶割成3段;前翅爪片脈上無粒突,前緣橫脈不分叉。后翅無色透明,翅脈褐色,外緣和后緣有褐色寬帶。后足脛外側有2個刺。
卵:兩端稍尖,白色,透明,有光澤,孵化時呈暗黃褐色。
若蟲:長為1.0?5mm,蟲體呈盾形,初孵若蟲白色,老熟若蟲暗灰色,腹部末端見白色束狀蠟絲,其長度隨蟲齡增長。

帶紋疏廣蠟蟬1年發生1代,以卵越冬。卵直線排列于寄主植物嫩梢和葉背中脈處,具有白色絮狀物覆蓋。卵期10個月左右,于春季孵化,孵化時間集中在晚上。若蟲期1?2個月。若蟲具有群居性,善爬行,腹部末端具有蠟絲,若蟲后期體背被蠟絲覆蓋。若蟲稍受驚時,作孔雀開屏狀,橫行斜行。驚動過大則跳躍。成蟲歷期約1個月。成蟲具有趨陰性和群居性,善跳躍,飛翔力較弱,夏季為羽化高峰期。若蟲、成蟲群聚在葉片背面刺吸為害,造成葉片發黃、枯死。具有趨黃色性。
四、發生規律
(一)蟲口數量
帶紋疏廣蠟蟬蟲口數量主要與春季溫度、濕度、光照有關,其中溫度是決定性因素。
(二)環境條件
帶紋疏廣蠟蟬發生量與茶園小氣候有關,茶園遮陰、濕度大,帶紋疏廣蠟蟬發生嚴重,同時發生量與地理位置有關,同一坡地,下坡比上坡發生嚴重。周圍有其他寄主植物的發生嚴重。
(三)天敵
蠟蟬的天敵很多,主要有鳥類、蜘蛛、瓢蟲、草蛉等,山區鳥類對蠟蟬成蟲控制作用較大。
五、防治技術
參考眼斑寬廣蠟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