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惡苗病的發生與土壤溫度和水稻品種抗病性等有關。
1. 土壤溫度 土壤溫度對此病影響較大,一般土溫為30?35℃時最適合發病,25°C時發病 率下降,20°C以下或40°C以上都不表現癥狀。移栽時如遇高溫烈日天氣,發病率較高。
1. 土壤溫度 土壤溫度對此病影響較大,一般土溫為30?35℃時最適合發病,25°C時發病 率下降,20°C以下或40°C以上都不表現癥狀。移栽時如遇高溫烈日天氣,發病率較高。

2. 品種抗病性 水稻品種間抗病性有一定差異,一般糯稻比粧稻發病輕,常規稻比雜交稻 發病輕。用孢子團接種種子72h后,易感病品種的根冠及周圍的葉鞘間,菌絲生長茂密并侵入根冠組織;而抗病品種的根冠及周圍葉鞘表面,菌絲生長量少,不侵入寄主組織。
3. 栽培管理 傷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因此,脫粒時稻種受傷,拔秧或栽插時秧苗受傷過重, 栽插過夜秧及栽插過深,均會加重發病。另外,旱育秧比水育秧發病重。長期深灌導致水稻生長 衰弱,有利于發病。收獲后不及時脫粒,堆放時間越長,稻種污染病菌的機會越大。偏施氮肥有利于病害發生。
3. 栽培管理 傷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因此,脫粒時稻種受傷,拔秧或栽插時秧苗受傷過重, 栽插過夜秧及栽插過深,均會加重發病。另外,旱育秧比水育秧發病重。長期深灌導致水稻生長 衰弱,有利于發病。收獲后不及時脫粒,堆放時間越長,稻種污染病菌的機會越大。偏施氮肥有利于病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