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黑粉病的發生程度與氣象因素、菌源數量和品種抗病性等因素有關。
1. 氣象因素 高溫高濕有利于冬孢子的萌發,同時寄主組織生長柔嫩,容易受害。玉米受旱,特別是在幼穗分化前遇旱,植株抗病力下降,同時分生階段因旱而延長,增加感染機會。山區坡地、土壤缺水且多霧、空氣濕度大等因素均有利于發病。此外,暴風雨或冰雹可造成大量機械損傷,都可加重病害。
1. 氣象因素 高溫高濕有利于冬孢子的萌發,同時寄主組織生長柔嫩,容易受害。玉米受旱,特別是在幼穗分化前遇旱,植株抗病力下降,同時分生階段因旱而延長,增加感染機會。山區坡地、土壤缺水且多霧、空氣濕度大等因素均有利于發病。此外,暴風雨或冰雹可造成大量機械損傷,都可加重病害。

2. 耕作制度及栽培條件 多年連作田塊積累有大量病菌,發病嚴重。干旱少雨地區,殘留在田間的病菌冬孢子在缺乏有機質的砂性土壤中易存活,來年引起初侵染的菌量大,發病常較重,而在多雨地區或灌溉地區,在潮濕而富含有機質的土壤中,病菌冬孢子易萌發或易受其他微生物作用而死亡,發病常輕。所以,北方玉米區比南方玉米區發病重。
3. 品種抗病性 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通常,雜交品種、硬粒玉米品種、果穗苞葉厚長且緊密的品種以及早熟品種和耐旱品種較抗病。甜玉米和馬齒型玉米品種較感病。
3. 品種抗病性 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通常,雜交品種、硬粒玉米品種、果穗苞葉厚長且緊密的品種以及早熟品種和耐旱品種較抗病。甜玉米和馬齒型玉米品種較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