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麻炭疽病(jute anthracnose) 1940年在日本首先見于報道,目前是我國黃麻種植區普遍發生的重要病害。本病可造成麻苗成片倒伏死亡,成株期基部感病,易折斷,葉片早落,甚至全 株死亡。加工時纖維斷裂,對產量和品質造成嚴重影響。
黃麻整個生育期的各個部位均可受害。受害幼苗莖基部產生淡褐色水漬狀斑,逐漸擴大成黑褐色,失水縊縮,最終使受害幼苗萎垂倒伏。后期病部表面常散生許多黑色的小顆粒(分生抱子 盤及分生砲子)。
黃麻整個生育期的各個部位均可受害。受害幼苗莖基部產生淡褐色水漬狀斑,逐漸擴大成黑褐色,失水縊縮,最終使受害幼苗萎垂倒伏。后期病部表面常散生許多黑色的小顆粒(分生抱子 盤及分生砲子)。

成株受害后,初期基部葉痕處出現褐色近圓形水漬狀斑,逐漸擴大或數個愈合成不規 則形大斑。病斑初略隆起,后漸干縮而凹陷,表面散生許多小黑點,最后皮層破裂露出纖維,病部易折斷。莖基部受侵染后,可沿莖上下擴展,使整個莖變黑腐爛,從而導致全株 枯死。
受害葉片初生水漬狀褐色斑點,擴大后呈不規則形或近圓形黑褐色斑塊,并沿葉脈擴展而使 病斑周圍葉脈變黑。
葫果受害后,病斑初為黑褐色小點,后逐漸擴展,使全果變黑干枯。病菌可深入到種子,使 種子發育不良,成灰暗色。受害菊果表面也可見許多散生小黑點。
受害葉片初生水漬狀褐色斑點,擴大后呈不規則形或近圓形黑褐色斑塊,并沿葉脈擴展而使 病斑周圍葉脈變黑。
葫果受害后,病斑初為黑褐色小點,后逐漸擴展,使全果變黑干枯。病菌可深入到種子,使 種子發育不良,成灰暗色。受害菊果表面也可見許多散生小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