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采取以加強農業栽培管理措施為基礎,改善棉田生態環境為中心的綜合治理策略。
1.加強栽培管理 良好的農業栽培管理措施有利于棉株的健壯生長,而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侵染,是控制和減輕鈴病發生危害的重要措施。
(1)合理施肥與排灌:施足基肥,早施、輕施苗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早鈴肥, 氮、磷、鉀肥平衡施用,促使棉株生長健壯,使其前期不徒長,后期不早衰,增強棉株抗倒和抗 病能力。雨季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做到雨停溝干,降低田間濕度。干旱季節采用溝灌法灌溉,切 忌漫灌和潑澆。
(2)合理密植、及時整枝:合理密植有利于株間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減輕鈴病。對生 長過旺的棉株,應及時打頂、剪空枝、摘老葉、抹贅芽、打邊心,以降低田間郁閉程度,降低田 間濕度,減輕鈴病的發生。
(3)加強鈴期害蟲與苗期葉病的防治:種子可攜帶棉花炭疽病菌、疫病菌、紅腐病菌和莖枯 病菌等,引起幼苗先發病,經多次再侵染后菌量增多,于鈴期侵染棉鈴,加重鈴病的發生。鉆蛀 性害蟲于鈴期危害,造成傷口,有利于病菌侵染,引起爛鈴。因此,應抓好種子消毒工作,加強 對苗期葉部病害與7、8月間棉鈴害蟲的防治,減少菌源與蟲傷。
(4)及時搶摘、早剝病鈴:病菌侵染棉鈴后,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一般只需2?3d 就發病,數天后全鈴即腐爛。因此,鈴病流行季節,尤其在雨季,應搶摘病鈴和開口鈴,烘干或 晾干,減少損失。
1.加強栽培管理 良好的農業栽培管理措施有利于棉株的健壯生長,而不利于病菌的繁殖侵染,是控制和減輕鈴病發生危害的重要措施。
(1)合理施肥與排灌:施足基肥,早施、輕施苗肥,穩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早鈴肥, 氮、磷、鉀肥平衡施用,促使棉株生長健壯,使其前期不徒長,后期不早衰,增強棉株抗倒和抗 病能力。雨季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做到雨停溝干,降低田間濕度。干旱季節采用溝灌法灌溉,切 忌漫灌和潑澆。
(2)合理密植、及時整枝:合理密植有利于株間通風透光,降低田間濕度,減輕鈴病。對生 長過旺的棉株,應及時打頂、剪空枝、摘老葉、抹贅芽、打邊心,以降低田間郁閉程度,降低田 間濕度,減輕鈴病的發生。
(3)加強鈴期害蟲與苗期葉病的防治:種子可攜帶棉花炭疽病菌、疫病菌、紅腐病菌和莖枯 病菌等,引起幼苗先發病,經多次再侵染后菌量增多,于鈴期侵染棉鈴,加重鈴病的發生。鉆蛀 性害蟲于鈴期危害,造成傷口,有利于病菌侵染,引起爛鈴。因此,應抓好種子消毒工作,加強 對苗期葉部病害與7、8月間棉鈴害蟲的防治,減少菌源與蟲傷。
(4)及時搶摘、早剝病鈴:病菌侵染棉鈴后,在適宜的溫度、濕度條件下,一般只需2?3d 就發病,數天后全鈴即腐爛。因此,鈴病流行季節,尤其在雨季,應搶摘病鈴和開口鈴,烘干或 晾干,減少損失。

2.化學保護 對歷年發病重的棉田或品種,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及時噴藥,以保護 裂開的棉鈴。常用藥劑有1 : 1 : 200倍的波爾多液、25%代森鎰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 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和14%絡氨銅500倍 液等。
及時施藥防治棉鈴蟲和紅鈴蟲等鉆蛀性害蟲,盡量減少害蟲所造成的傷口,降低病菌侵染幾 率。在防治害蟲的同時,可在藥劑中加入上述殺菌劑,以達到病蟲兼治的目的。
3.選育抗病品種 目前尚無高產抗病品種。棉花種和品種間對鈴病的抗性存在明顯差異, 如窄卷苞葉、小苞葉或無苞葉以及棉毒素含量高的品種對鈴病表現出較好的抗性。因此,可望通 過常規育種和生物技術的方法,改進棉花的外觀特征和內在生理及遺傳性狀,獲得抗棉鈴病害的 良種。
及時施藥防治棉鈴蟲和紅鈴蟲等鉆蛀性害蟲,盡量減少害蟲所造成的傷口,降低病菌侵染幾 率。在防治害蟲的同時,可在藥劑中加入上述殺菌劑,以達到病蟲兼治的目的。
3.選育抗病品種 目前尚無高產抗病品種。棉花種和品種間對鈴病的抗性存在明顯差異, 如窄卷苞葉、小苞葉或無苞葉以及棉毒素含量高的品種對鈴病表現出較好的抗性。因此,可望通 過常規育種和生物技術的方法,改進棉花的外觀特征和內在生理及遺傳性狀,獲得抗棉鈴病害的 良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