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囊蓑蛾(Chalioides kondomis Kondo)又名白囊袋蛾、棉條蓑蛾,屬鱗翅目蓑蛾科。分布于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臺灣、湖南、湖北、廣東、四川、云南、貴州等省。除茶樹外,還為害油茶、柑橘、烏柏、枇杷、柿、棗、梅、白楊、楓楊、刺槐、油桐、柳、榆、松、柏等樹木。主要以幼蟲咬食葉片成洞孔,發生為害較零星分散,“發蟲中心”不如其他蓑蛾明顯。
二、形態特征
成蟲:雄成蟲體長為8?11mm,翅展為18?20mm,體淡褐色,體末黑色,全體密布白色長毛,前、后翅均透明無色,后翅基部被有白毛。雌成蟲體長9?14mm,黃白色,蛆狀,無翅。
卵:黃白色,橢圓形,長徑約0.4mm。
幼蟲:頭部為黃褐色,有黑色斑點,體淺褐色,中、后胸背板由中線分為2塊,其上有深色點紋,腹部各節也有排列規則的深褐色點紋,臀板深黃褐色。成長后體長約30mm。
蛹:雄蛹赤褐色,翅芽明顯。雌蛹蛆狀,赤褐色。
護囊:末齡幼蟲的護囊長為30?40mm,細長,灰白色,囊質地較軟而緊密,全系絲綴成,囊外無枝葉貼附。

每年發生1代,以低齡幼蟲在茶樹上護囊內越冬。翌年春天氣溫回升后繼續取食為害。在安徽合肥,卵、幼蟲、蛹、成蟲發生期分別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8月上旬至翌年7月上旬、6月下旬至8月下旬、7月中旬至9月上旬。天敵主要有狹頰寄蠅(Carcelia sp. )。
四、防治技術
參照茶蓑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