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视频免费播放_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地址49_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_成人图片小说 - 洗澡被公强奷30分钟视频

您好,歡迎來到鄭州佰思特儀器制造有限公司!
鄭州佰思特儀器制造有限公司求實創新、追求卓越、以質求勝、品行天下
全國咨詢熱線: 156-3715-7963
當前位置:主頁 > 技術支持 > 蟲害圖庫 >

荔枝蝽的形態特征

時間:2023-03-30 08:55:04 來源:未知 點擊:

、分布與危害
       荔枝蝽[Tessaratoma papillosa(Drury)]又名荔蝽、荔枝蝽象,俗名臭屁蟲,屬半翅目蝽科。分布于我國海南、廣東、廣西、云南、貴州、福建、江西、臺灣等省份。
       荔枝蝽的寄主主要有荔枝、龍眼、柑橘、芒果、梅、梨、桃、橄欖、香蕉等。其中,荔枝、龍眼是其主要寄主,成、若蟲均以刺吸式口器刺吸為害嫩梢、枝葉、花穗及幼果,被害后嫩梢、枝葉干枯,花穗萎縮,幼果干枯脫落,嚴重時造成大減產或失收。其分泌的臭液有腐蝕作用,能使花蕊枯死,果皮發黑,嚴重影響果品質量,并能損傷人的眼睛及皮膚。
二、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23?30mm,全體黃褐色至棕褐色(初羽化成蟲色淺,呈淡綠色),橢圓形。頭短,三角形。復眼腎形,棕褐色。單眼圓,紅色。觸角4節,粗短,深褐色。喙4節,棕褐色,端部黑色。前胸背板前部向下傾斜,中部隆起,后部覆蓋小盾片基部。小盾片三角形,端部尖長。前翅膜片脈紋粗。足棕褐色,短。腹面常被白色蠟粉,當年新成蟲蠟粉明顯,上年越冬后交尾的成蟲蠟粉僅留痕跡。臭腺孔周圍黑色。雌蟲第七腹節后側角尖銳,第八節分成4片,中片大,側片小,三角形;第九節分兩片,后部分離,呈三角形凹陷,其余為載肛突;雄蟲第七腹節兩側角向后伸展,末端不及腹末,第九節前部稍隆起,后緣中央呈弧狀彎缺,其側角呈尖角狀。
       卵:圓形,直徑2.5?2.8mm,初產時多為淡綠色或淡黃色,孵化前變為紅色。
       若蟲:一齡體長約5mm,橢圓形,初孵時紅色,漸變深藍黑色,觸角4節,前胸背板甚寬大,兩側朱紅色;二齡體長約8mm,長方形,橙紅色,外緣灰黑色。中胸背板特別發達,后胸小,縮在第二腹節的中央;三齡體長約11mm,翅芽初見;四齡體長14?17mm,翅芽明顯,伸達第一腹節。五齡體長19?22mm,翅芽發達,伸達第三腹節,出現1對淡色單眼。
三、生活習性
       在海南荔枝蝽1年發生1代,多以性未成熟的成蟲在樹冠濃密的樹上或其他隱蔽場所聚集越冬。越冬成蟲于翌年2?3月上枝梢或花穗活動取食,當日均溫度升至20℃以上且持續數天時,即行交尾產卵,產卵期3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產卵盛期是3?4月。卵多產于樹冠中下部葉片背面,也可產于花穗、樹干、枝條上或果樹附近。卵單產,聚集成塊,每塊常具14粒卵,也有12粒或13粒者,排列方式多樣,有時可見不同時段產的兩卵塊疊放一起。每雌平均產5?10個卵塊。初孵若蟲有群集性,經12?24h后分散取食,田間也常見同一齡期或不同齡期的若蟲聚集在一起。成、若蟲均有假死性,受到驚擾時,即射出臭液或下墜,但不久又可爬回樹上。6月當年羽化的新成蟲相繼出現,上一年羽化的老成蟲陸續死亡。新舊成蟲可并存一段時間。7、8月后,荔枝園中若蟲大部分羽化為成蟲。成蟲期203?371d,平均311d。新成蟲多見于多新梢的荔枝樹上,大量取食以積累脂肪準備越冬。
四、防治技術
       (一)人工防治
       荔枝蝽產卵盛期組織人員采摘卵塊,或在荔枝蝽成蟲聚集越冬時,人工捕捉、滅殺,以降低蟲口密度,該法適用于幼樹及小果園。
       (二)化學防治
       根據蟲害監測及測報,掌握施藥關鍵期,于越冬成蟲卵巢開始發育至成蟲產卵前期和卵塊初孵期用藥防治。藥劑可選用90%敵百蟲晶體600?8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13%高氯·唑磷乳油15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等。
       (三)生物防治
       釋放荔枝蝽卵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 Ashmead)防治,特別適用于對樹冠高大、枝葉茂密、噴藥難以防治的老齡果園。于3?4月荔枝蝽產卵期,每隔10d釋放平腹小蜂1次,共1?2次。釋放量視樹齡大小或荔枝蝽密度而定,一般每次每株300?500頭,如蟲口密度大,應先噴敵百蟲壓低蟲口,7?10d后再放蜂。此外,荔枝蝽卵跳小蜂(Ooencyrtus corbetti Ferriere)及蜘蛛等捕食性天敵對荔枝蝽的發生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應注意保護利用。

在線客服
聯系方式

銷售熱線

15637157963

上班時間

周一到周日

公司電話

15637157963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