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新小卷蛾(Olethreutes leucaspis Meyrick)是荔枝、龍眼的主要害蟲,屬鱗翅目卷蛾科,廣泛分布于我國海南、廣東、廣西、福建和云南等地的荔枝、龍眼種植區。幼蟲為害植株的嫩葉、嫩梢和花穗,嚴重時可取食整株樹的嫩葉和嫩梢,影響果樹翌年結果母枝形成,造成產量損失。三角新小卷蛾近年來為害日趨嚴重。據調查,一般荔枝、龍眼果園的被害率為20%?31%,嚴重的可達60%以上,已成為我國荔枝、龍眼的一大害蟲。除為害荔枝、龍眼外,也可為害其他作物。
二、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5?8mm,翅展17?18mm,頭部黑褐色,單眼1對,頭頂具疏松黑色毛叢,唇須黑色,前伸;觸角絲狀,基部較粗,黑褐色。前翅近長方形,黑褐色,邊緣具細毛,前緣近2/3處有淡黃色三角形斑塊,角端有缺刻,斑塊外圍深黑色,前緣有10條明顯鉤狀紋;翅后緣基部有叢毛。后翅灰黑色,前緣肩角至中部灰白色。足內側白色,外側灰黑色,足上鱗片具金屬光澤。前足具凈角器,跗節4節;中足端距2個(一長一短),跗節4節;后足距4個,中距2個,端距2個,跗節5節。雄成蟲腹面披灰黑色毛,后足脛節具長灰黑毛,雌成蟲腹面灰白色,后足脛節不具灰黑長毛。
卵:長橢圓形,長0.52?0.55mm,中央稍隆起。卵表面具有近六邊形的花紋,初產時乳白色,將孵化時黃白色。
幼蟲:初孵幼蟲頭黑色,二齡幼蟲起頭部黃綠或淡黃色,胴部淡黃綠色,老熟幼蟲黑褐色或灰褐色,頭部單眼區黑褐色,兩后頰下方各有1個正方形的黑色斑塊,前胸背上有12根剛毛,中線淡白色;氣門周緣黑褐色;腹足趾鉤三序全環,臀足為三序橫帶。
蛹:體長8?8.5mm,寬2.3?2.5mm;其頭、胸、腹的顏色因取食荔枝或龍眼嫩葉而有差異,一般預蛹墨綠色,復眼淡紅色,第九至十腹節橘紅色;中蛹期頭橘紅色,復眼、中胸盾片漆黑色,翅芽及腹部黃褐色至紅褐色;將近羽化的蛹翅芽黑色,前翅顯示黃三角斑塊。胸背蛻裂線明顯隆起,舌狀突末端伸至后胸的2/3處。

三角新小卷蛾在海南儋州地區1年發生10代,且世代重疊,以幼蟲在葉片上吐絲結葉苞并在其中越冬,翌年2月下旬開始化蛹。第一代幼蟲于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在荔枝、龍眼嫩梢上為害,此時期為害較輕,第二代發生期為4月下旬,第三代為5月中、下旬,第四代為6月中、下旬,第五代為7月中旬,第六代為8月中旬,第七代為9月中旬,第八代為10月中、下旬,第九代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第十代為翌年1月中、下旬。各世代各蟲態歷期隨不同季節因溫度、濕度等條件的不同而呈現較大差異。卵期最長可達6d,最短1d;幼蟲歷期最長達30.5d,最短6d;蛹期最長達32d,最短6d;成蟲壽命最長達12d,最短2d。
四、發生規律
(一)氣候條件
三角新小卷蛾卵發育起點溫度為4.92℃,有效積溫為55.8℃;幼蟲期發育起點溫度為3.91℃,有效積溫194.4℃;蛹期發育起點溫度為8.54℃,有效積溫為167.7℃;成蟲期發育起點溫度為有效積溫為49.9℃;全世代發育起點溫度為4.30℃ ,有效積溫為544.9℃。在16?32℃溫度下,三角新小卷蛾各蟲態都能正常發育,16?28℃溫度下,各蟲態發育歷期隨著溫度的升高而縮短。16℃恒溫下三角新小卷蛾各蟲態發育歷期顯著長于其他溫度,卵期、幼蟲期、蛹期、成蟲期和世代歷期分別為4.68d、16.27d、25.55d、7.00d和53.50d;32℃恒溫下蛹期、成蟲期和世代歷期最短,發育歷期分別為7.88d、2.24d和20.84d;在28℃恒溫下,卵和幼蟲歷期最短,分別為2.18d、7.61d,32℃恒溫下卵及幼蟲發育歷期比28℃恒溫下長,分別為2.32d、8.40d。
溫度對三角新小卷蛾各蟲態的生長發育和存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在各溫度(16℃、20℃、24℃、28℃、32℃)下,卵的孵化率均很高,都達到了92%以上,20?28℃溫度下卵孵化率達96%。在各溫度處理下,幼蟲的存活率也都很高,均在70%以上,20?32℃溫度下幼蟲存活率相對更高一些,都達到了80%以上;高齡幼蟲(四至六齡)的存活率在5個溫度處理下都很高,都達到了90%以上,28℃下高齡幼蟲存活率甚至高達100%。溫度對蛹存活率的影響差異較大,24℃下,蛹的存活率最高,為92.31%。低溫和高溫對蛹存活不利,在16℃、20℃和32℃條件下,蛹死亡率分別為21.42%、34.21%、 40.47%。24℃和28℃最適宜蛹發育,蛹的死亡率僅為7.69%和9.30%。從整個世代的存活情況來看,24℃、28℃和32℃的世代存活率較高,16℃和20℃下的世代存活率較低。
在實驗溫度均為25℃條件下,三角新小卷蛾卵、幼蟲、蛹及世代的發育歷期在相對濕度為85%條件下皆最短,發育歷期分別為1.67d、12.46d、7.67d和25.42d。在25℃的實驗溫度條件下,卵在相對濕度為95%下歷期最長,為4.68d;在相對濕度為65%條件下幼蟲歷期最長,為17.28d;蛹在相對濕度為55%條件下歷期最長,為12.17d;成蟲壽命在相對濕度為55%條件下最短,為3.17d,在相對濕度為65%條件下最長,為4.06d。在各個不同濕度條件下,三角新小卷蛾世代歷期在相對濕度為55%條件下最長,為36.06d。三角新小卷蛾卵發育最適濕度為80%,孵化率為84.4%;幼蟲最佳發育濕度為82%,化蛹率為84%;蛹的最適發育濕度為82%,羽化率為96%;卵至蛹最適發育濕度為84%,存活率為82%。
(二)寄主植物
三角新小卷蛾對荔枝不同品種的為害程度有差異,5個常種荔枝品種三月紅、白糖罌、妃子笑、無核荔枝、玉荷包中,無核荔枝和玉荷包2個品種被害相對較重,嫩梢被害率分別為62.62%和62.86%。對三月紅、白糖罌和妃子笑3個品種的為害相對較輕,嫩梢被害率分別為53.81%、54.05%和54.76%,三角新小卷蛾對這3個品種的選擇沒有顯著性差異,但與無核荔枝和玉荷包間存在顯著差異。
不同寄主植物對三角新小卷蛾各蟲態發育歷期有明顯的影響。三角新小卷蛾取食柑橘時卵歷期最長,為3.30d,取食龍眼時卵歷期最短,為2.18d。食料為柑橘時,其幼蟲的發育歷期最長,為11.30d;食料為龍眼時,幼蟲發育歷期最短,為7.61d。取食不同寄主植物時三角新小卷蛾蛹的發育歷期也存在差異性,取食荔枝的三角新小卷蛾的蛹發育歷期為9.30d,龍眼、蓮霧、芒果和柑橘上蛹的發育歷期分別為8.38d、10.30d、10.40d和11.30d。喂飼荔枝的成蟲壽命最長,為5.40d,顯著長于飼喂龍眼、蓮霧、芒果和柑橘時的壽命。
五、防治技術
(一)農業防治
修枝整形,搞好果園衛生。通過對果樹進行枝葉修剪,特別是釆果后修剪,消除害蟲發生的基本條件,壓低害蟲基數。
(二)生物防治
科學用藥,合理減少農藥使用,以保護利用害蟲原有天敵。
(三)化學防治
荔枝上三角新小卷蛾幼蟲對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氯氰菊酯、阿維菌素和殺蟲單等藥劑較為敏感,各藥劑處理均有較好的防效,用藥7d后各藥劑的防治效果都達到了75%以上,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毒死蜱的防效甚至高達100%。從生態學和發展綠色食品等角度出發,建議生產上使用低毒高效的藥劑,如阿維菌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