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葉枯病的治理應在控制菌源的前提下,采取以種植抗病品種為基礎,秧苗防治為關鍵,狠抓肥、水管理,輔以藥劑防治的綜合措施。
1. 杜絕種子傳病途徑 無病區要嚴禁從病區引種,確需從病區調種時,要嚴格做好種子消毒工作(種子消毒方法見化學防治)。
2. 選用抗病品種 在病害流行區,要有計劃地壓縮感病品種面積,種植抗病、豐產良種。長江流域中稻可選用揚稻7號和皖引4號等,晚稻選用浙麗1號和晚粳1號等;雜交稻選用博優64、威優晚3號、培兩優特青和培兩優288等。華南稻區選用華粳粧74和湖廣占等。北方稻區選用豐優1號、鄭州764和中百4號等。應當注意的是,品種的抗病性是針對病菌的致病型而言的,由于不同地區病菌的致病型不同,故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的抗感反應不一。因此,要注意選用抗當地主要致病型的豐產品種。
可以用抗病性基因累加法選育具廣譜和持久抗病性的品種。如以含抗病性基因Xq4、Xa5、Xq13和Xg21的品種為材料,采用傳統育種與分子標記選擇相結合的方法,獲得抗白葉枯病雙基因累加系、三基因累加系和四基因累加系。這些基因累加系不但抗病性增強,而且抗菌譜有所擴大。例如,Xo4和XM3均不抗致病型IV,但兩者的基因累加系卻對致病型JV表現抗性。抗病性基因克隆和導入也是累加抗病性基因的有效途徑,如導入抗病基因Xa21的明恢63恢復系配組的雜交品種,其抗病性有明顯提高,但其實用性還需經大量生產實踐檢驗。
1. 杜絕種子傳病途徑 無病區要嚴禁從病區引種,確需從病區調種時,要嚴格做好種子消毒工作(種子消毒方法見化學防治)。
2. 選用抗病品種 在病害流行區,要有計劃地壓縮感病品種面積,種植抗病、豐產良種。長江流域中稻可選用揚稻7號和皖引4號等,晚稻選用浙麗1號和晚粳1號等;雜交稻選用博優64、威優晚3號、培兩優特青和培兩優288等。華南稻區選用華粳粧74和湖廣占等。北方稻區選用豐優1號、鄭州764和中百4號等。應當注意的是,品種的抗病性是針對病菌的致病型而言的,由于不同地區病菌的致病型不同,故同一品種在不同地區的抗感反應不一。因此,要注意選用抗當地主要致病型的豐產品種。
可以用抗病性基因累加法選育具廣譜和持久抗病性的品種。如以含抗病性基因Xq4、Xa5、Xq13和Xg21的品種為材料,采用傳統育種與分子標記選擇相結合的方法,獲得抗白葉枯病雙基因累加系、三基因累加系和四基因累加系。這些基因累加系不但抗病性增強,而且抗菌譜有所擴大。例如,Xo4和XM3均不抗致病型IV,但兩者的基因累加系卻對致病型JV表現抗性。抗病性基因克隆和導入也是累加抗病性基因的有效途徑,如導入抗病基因Xa21的明恢63恢復系配組的雜交品種,其抗病性有明顯提高,但其實用性還需經大量生產實踐檢驗。

3. 培育無病壯秧 選用無病種子,選擇地勢較高且遠離村莊、草堆、場地的上年未發病的田塊做秧田,避免中稻、晚稻秧田與早稻病田插花;避免用病稻草催芽、蓋秧、扎秧把;整平秧田,濕潤育秧,嚴防深水淹苗;秧苗3葉期和移栽前3?5d各噴藥1次(藥劑種類及用法同大田期防治)。
4. 加強肥水管理 做到排灌分開,淺水勤灌,適時烤田,嚴禁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過遲、過量。
5.化學防治
(1) 種子處理:可用85%強氯精300?500倍液或20%嚷枯哩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浸種24?48h。
(2) 生長期防治:除應抓好秧田防治外,在大田期,特別是水稻進入感病生育期后,要及時調查病情,對有零星發病中心的田塊,應及時噴藥封鎖發病中心,防止擴大蔓延;發病中心多的田塊及已經出現發病中心的感病品種高產田塊,應進行全田防治。病害常發區在暴風雨之后應立即噴藥。可選用20%®枯哩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秧田每公頃噴施600?750kg,本田每公頃噴施900?1125kg。施藥間隔期7d左右,視病情發展決定施藥次數。其他有效藥劑有葉枯靈、5-氧酚嗪、消菌靈、代森鉉、膠氨銅和氯霉素等。
6.生物防治 用對水稻無致病性的水稻白葉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變體Du728菌液噴霧,對水稻白葉枯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作用機制主要是位點競爭,即無致病性的Du728占據侵染位點后部分阻止白葉枯病菌的侵入;其次Du728還能誘導稻株產生對白葉枯病菌的抗性。此外,"基因編碼的非特異性激發子Harpin蛋白能誘導稻株產生對白葉枯病菌的過敏反應,可望用于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
上述生物防治方法目前尚處于試驗階段,但為水稻白葉枯病的生物防治開辟了新的途徑,目前尚處于試驗階段。
4. 加強肥水管理 做到排灌分開,淺水勤灌,適時烤田,嚴禁深灌、串灌、漫灌。要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肥施用過遲、過量。
5.化學防治
(1) 種子處理:可用85%強氯精300?500倍液或20%嚷枯哩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浸種24?48h。
(2) 生長期防治:除應抓好秧田防治外,在大田期,特別是水稻進入感病生育期后,要及時調查病情,對有零星發病中心的田塊,應及時噴藥封鎖發病中心,防止擴大蔓延;發病中心多的田塊及已經出現發病中心的感病品種高產田塊,應進行全田防治。病害常發區在暴風雨之后應立即噴藥。可選用20%®枯哩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秧田每公頃噴施600?750kg,本田每公頃噴施900?1125kg。施藥間隔期7d左右,視病情發展決定施藥次數。其他有效藥劑有葉枯靈、5-氧酚嗪、消菌靈、代森鉉、膠氨銅和氯霉素等。
6.生物防治 用對水稻無致病性的水稻白葉枯病菌毒性基因缺失突變體Du728菌液噴霧,對水稻白葉枯病具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作用機制主要是位點競爭,即無致病性的Du728占據侵染位點后部分阻止白葉枯病菌的侵入;其次Du728還能誘導稻株產生對白葉枯病菌的抗性。此外,"基因編碼的非特異性激發子Harpin蛋白能誘導稻株產生對白葉枯病菌的過敏反應,可望用于水稻白葉枯病的防治。
上述生物防治方法目前尚處于試驗階段,但為水稻白葉枯病的生物防治開辟了新的途徑,目前尚處于試驗階段。